2月14日,人文艺术学部文学院国家级项目或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专题辅导会,邀请王章才教授为学院教师进行专题辅导。文学院国社项目申报教师参加辅导会。王章才教授讲述了确定项目选题的要素、当下选题热点及申报注意事项,为积极申报2025年国家社科项目的教师们分享了申报心得和经验,并对部分教师进行了针对性的指导。(初审:桓晓红;复审:张媛媛;终审:孙海平
为严肃考风考纪,加强学风建设,进一步营造公平诚信的考试环境,1月2日下午15:00,文学院在教科楼209召开期末考试考前动员大会。本次会议由院长助理武亚帅主持,文学院副院长桓晓红、教学秘书赵瑞华,22、23、24级全体本科生参加。院长助理武亚帅详细介绍了考场规则、考试纪律、违规违纪处分等级类型及其具体案例,并邀请两名学生代表郑重宣读考场违纪违规条例。副院长桓晓红强调了诚信考试的重要性和违规违纪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12月20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了2024年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立项名单,我校人文艺术学部文学院武亚帅老师主持的《基于类组差异的甲骨文同义词研究》获批研究专项学者个人项目立项。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在学术传承、文化保护和创新研究方面具有重要地位,是国家社科基金中层次较高、资助力度较大、权威性较强的项目类别,受到全国高校的普遍重视,是高水平大学内涵式建设的重要指标之一。(初审:...
12月19日上午,文学院通讯员新闻写作培训班于教科楼703室正式开班,新闻写作方面资深教师刘玉红老师重点围绕新闻写作素养与技巧,为2024级6名通讯员进行了三个小时的专题培训。除了介绍基本的新闻理论,充分肯定同学们担当学院通讯员的使命和意义,刘老师特别强调,通讯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是观察、记录和写作,新闻写作的中心内容和根本目的是陈述新闻事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要注重客观陈述,避免空话、大话和套话。她...
12月1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长城学者计划”入选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党圣元到我校以“何以大文论”和“苏轼的文章‘立意’说”为题作学术报告。人文艺术学部文学院师生参加报告会。党圣元指出,在中国古代文论研究中提倡“大文论”观念与“国学”视野,主要出于以下五个方面的学术旨趣:一是彰显中国古代文论自身的“大文论”品格,二是强化对于研究对象的...
为引导学生感悟经典戏剧之美,提升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效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4年12月11日,人文艺术学部文学院在实验楼演播厅举办了经典戏剧改编暨表演比赛。文学院副院长桓晓红出席比赛并致辞,常志霞等九位老师应邀担任评委,文学院、传媒学院2023级学生参演。本次比赛共有八支队伍参演,同学们分别选取了不同剧目进行改编演绎。《邯郸道省悟黄粱梦》以吕洞宾所梦为故事主线,讲述了吕洞宾在黄粱梦中考取功名、娶...
12月9日下午,人文艺术学部文学院成立仪式暨第一次全体大会在教科楼A座804会议室成功召开。人文艺术学部党委书记孙海平、执行部长刘英杰、党委副书记余秋咏,副部长任丙超、张媛媛、刘娟娟以及文学院相关领导出席会议。会议由文学院副院长桓晓红主持,文学院全体教师参加会议。刘英杰部长对文学院的成立表示祝贺,详细介绍了人文艺术学部“团结、和谐、向上”的工作理念,鼓励文学院教师积极融入学校改革发展大局,主动加强课程...
12月2日,人文艺术学部文学院、传媒学院邀请河南广播电视台导演路红莉来校以“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的多维呈现”为题作讲座。路红莉以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为例,分享了“中国节日”IP模式化打造的概念,并就全媒体时代如何把握媒体融合大趋势,以及互联网语境下新生的传播样态与传播表达方式等问题,与文学院、传媒学院师生交流经验、心得和体会。(初审:桓晓红;复审:张媛媛;终审:孙海平
11月12日,河南大学文学院院长武新军教授到我校作“关于文学跨媒介传播的几点思考”学术报告。人文艺术学部文学院师生参加报告会。武新军分享了文学为什么需要跨媒介、何为跨媒介、如何跨媒介、什么作品容易传播、如何改编好文学作品、如何提高学生媒介素养、文学跨媒介传播的逻辑起点等,并与师生进行了讨论交流。报告会前,武新军为学院教师作“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专题辅导,就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书中的选题依据、论...
10月22日,河南省传播学会2024年数字出版与文化传播专题会议在我校图书馆报告厅拉开帷幕。本次专题会议的主题为“数字引领•诚信筑基•文化远航”。会议由河南省传播学会图书出版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科研诚信建设工作委员会主办,人文艺术学部文学院、传媒学院和我校图书馆共同承办。来自数字出版、文化传播、科研诚信领域的专家学者、高等院校科研管理人员及图书馆专业人员参与本次会议,并展开学术报告与交流...